Текст томруулах:    
龔李夣哲 (David Charles Oakley)

福爾摩砂的洋人家族:希土頓的故事(上)Fú ěr mó shā de yángrén jiāzú: Xī tǔ dùn de gùshì v. 1 A Family in Formosa: The story of Robert John Hastings 译者:徐雨村 - 初版 - 高雄市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2019 - 371ye

ТХСТ 531

在1850年代到1916年这一段短暂期间,有各式各样的英国商人定居于福尔摩沙南部,他们在打狗及安平这两座港口形成了一个社区。如今比福尔摩沙更广为人知的名称是台湾,安平继续存在,成为台南市的一部分,打狗是高雄市的一部分。
在清朝统治下,随着福尔摩沙南部在1864年正式开放通商,这些洋行(洋人公司)由位于打狗的大清海关税务司署辖下的打狗关(海关)以及位于台湾府城台南的清朝官吏所「监管」。洋行的利益由英国领事馆所代表,这个领事馆在不同时期设置在大员、打狗,以及后来的安平。
 日本接掌蔗糖贸易这件事标示着洋商在福尔摩沙南部的结束,虽然洋人继续传教,而且在福尔摩沙北部的洋商维持其活动。然而,本书仅仅聚焦于福尔摩沙南部的洋人社群的生活。
  在福尔摩沙南部的洋人社群当中,有两个人几乎从头到尾见证了这个传奇故事的发生过程:边阿兰(Allan Weatherhead Bain)及希士顿(Robert John Hastings)。边阿兰在1866年来到福尔摩沙,担任厦门怡记洋行(Elles & Co)的代表人;希士顿在1869年到来,担任大清海关的钤字手(Tidewaiter,水上稽查员)。
希士顿见证了安平的潮泥淤积并转变成洋人社群的宁静生活空间的过程。他也在鹅銮鼻灯塔的兴建工作扮演了重要角色,这是台湾区域唯一的堡垒式灯塔。他负责监督1900年打狗英国领事馆的整修与改建,呈现出今日所见的面貌。因此在南台湾两座重要的观光据点,打狗英国领事馆及鹅銮鼻灯塔,都留下了希士顿的印记。


Хятад хэл дээр,

9789860596212

希土顿 家族史